11月25号晚上,本科生课程《科学之光——微结构光子技术》的同学们走进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院(简称“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参观了课程主讲老师祝世宁院士、李涛教授、朱嘉教授及张利剑教授的实验室及基础教学实验室。
在参观正式开始前,课程主讲人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学院副经理李涛教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工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随后,铁祚庥老师对工学院大楼的设计理念、建设过程、以及功能特色作了详细讲解,使同学们对于学院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对接下来的参观活动倍感期待。
左图为李涛教授、右图为铁祚庥老师
参观正式开始。同学们分成四组,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两个教学实验室和四个科研实验室。同学们首先走进学院光学方向的教学实验室,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裸眼3D、声光效应、全息投影、VR显示等一系列“黑科技”。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能源方向的教学实验室,对于当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数码产品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用于涂布、裁片、辊压、封装等工艺生产的设备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实验室参观
参观完教学实验室后,同学们又进一步走进课程主讲老师的科研实验室,更深层次的接触前沿研究,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在祝世宁教授的实验室里,实验室老师简短的介绍了介电体超晶格(DSL)实验室的起源与发展,观看了无人机量子通信宣传视频。然后,同学们进入超净间,参观了非线性频率转换实验,直观地看到可见光经过超晶格颜色发生了改变,初步领略了超晶格材料的魅力。同学们还依次参观了铌酸锂薄膜样品的封装、表征、与测量光路,对于各类集成波导与微腔样品有了直观的印象。接着,同学们来到李涛教授的超构与集成光子实验室,李老师亲自上阵,在课堂上介绍的内容基础上,给同学们深入讲解了超构光子技术的发展以及集成波导的新原理与新设计。实验人员给同学们现场演示了尺寸仅有3厘米“口袋显微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的成像能力。同学们纷纷感叹,并对未来的超构成像技术充满期待。在张利剑老师的实验室,由于量子光学实验室对空间洁净度的严格要求,同学们未能近距离接触到量子光学实验设备。于是张老师很贴心地给同学们准备了闭路电视系统,由实验人员进行远程操作与演示。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单光子的制备与探测、量子高维纠缠源的产生、以及作为基本的实验手段来对量子光学的科学性问题进行验证。最后,在朱嘉老师的实验室,同学们对于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光热界面蒸发以及碱金属等离激元器件有了更深的理解,还了解到了实验室发展的独特的液态金属旋涂工艺,对于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能源话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纷纷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科研实验室参观
参观结束后,李涛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工学院的公共自习室,欢迎鼓励同学们积极来工学院自习,进一步感受学院学习与科研氛围,加强与老师们的交流互动。本次参观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致谢所有参与实验室参观服务工作的老师和同学。
(撰稿:助教 宋万鸽,摄影:陈绩、王志章、吴晨辉、胡珊珊)